老澳门开门奖结果查询适应社会需求能力 自评报告(2020年)

老澳门开门奖结果查询适应社会需求能力

自评报告(2020)

老澳门开门奖结果查询督导评估工作自评报告

   根据《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评估工作的通知》(国教督办函202025号)、《安徽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转发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评估工作的通知》(皖教督函20205号)等文件精神,学校围绕办学基础能力、“双师”队伍建设、专业人才培养、学生发展和社会服务能力等五个方面开展自评,重点分析了涉及学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的20项指标,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形成本自评报告。

一、学校基本情况和主要成绩

(一)办学基础能力

老澳门开门奖结果查询是一所具有70年办学历史的隶属安徽省教育厅的全日制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坐落在风景秀丽的科教名城合肥,是教育部“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单位、安徽省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和安徽省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和促进就业为目标,坚持以“立足工商建品牌,工商融合创特色”为办学定位,以质量、创新、特色、开放、“互联网+”为发展理念,围绕安徽现代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中生产性服务和生活型服务业的人才需求,实施“品牌战略 ”“差异化战略”“国际化战略”,深化办学体制和育人机制改革,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充分发挥地方高职院校的服务与引领作用,融入区域发展、促进产业升级,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近年来,学校高质量发展。办学规模和办学质量稳居安徽省职业院校前列,在全国同类院校中亦名列前茅。

学校现有会计学院、管理学院、经济贸易学院、应用工程学院、信息技术学院、旅游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等10个二级教学院部。专业结构合理,特色鲜明,形成了以会计、物流管理、电子商务、酒店管理、烹调工艺与营养、国际贸易实务、环境艺术设计、物联网应用技术等8个品牌专业为引领,相关专业群协调发展的格局,现有专业40多个。其中,国家级示范专业1个,省级以上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和示范专业16个,比全省中位数多10个,比国家骨干或省示范中位数多12个。

2019学年在校生数12394人,拥有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业务精湛、责任心强的优秀教师团队,双师型比例达79.11%。现有3名国家级评委,1名中国烹饪大师,2名中国烹饪名师,3名教育部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2名省级教坛新秀,17名省级专业带头人,省级教学名师5名,国家级教学团队负责人1人,省级优秀团队12个。

1.办学资源持续改善。学校办学资金充足,2019年生均财政拨款达1.56万元,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加大经费投入,充分保障教学场所、学生生活场所、实训基地、图书、资源库等教学资源,学校办学基础条件不断提升。

2020年,双凤校区二期建设工程初步完成。新建实训楼、学生宿舍、食堂、图书综合楼等附属配套工程,总建筑面积约78004平方米(含地下);完成双凤校区校和庐阳校区学生宿舍等维修改造工程、图书馆连廊及护栏改造工程以及庐阳校区篮球场及运动场改造工程等;通过资金的合理安排与使用,切实满足了学校教育教学的各项需求,改善了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提升了全校师生学习工作生活的整体环境。

学校不断加大资金投入,紧跟技术进步和专业发展要求,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成产业契合度高、校企合作紧密、管理体制机制完善、实训师资队伍结构优化、科技创新能力高、社会服务能力强的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中央财支持建设实训基地2个,省级示范、特色实训基地11,形成人才共育的局面,实现紧密型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学校新建WEB应用开发工作室、物联网创新工作室、模拟办税大厅及模拟商业银行实训室;企业仿真实训教学平台、虚拟现实创新中心、茶艺实训室;完成动漫实训室、物联网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基地,级PLC控制实验室、芯片级维修实训室、软件实训室及建筑智能综合实训室的省级改造;新增科研仪器设备所占比例占11.22%

2.信息化建设成绩显著。引领教学和管理创新。整体设计,适度超前,投入8900万元建设生态型智慧校园,构建工作和学习的职业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学校的高效管理与科学决策,搭建相关平台,配置相关软硬件,充分利用优质资源。80%的教师利用信息化手段改变了传统教学,教学效果显著提升。学校是国家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实验校”“安徽省高等学校智慧院校试点院校,获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项目典型案例”,是安徽省唯一入选优秀案例的学校,每年来访学习学校生态型智慧校园建设经验的省内外院校达50余所,产生了较好的示范效应。

3.综合办学实力进一步增强。

一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内生活力。主动开展集团化办学,不断拓展“政校企行、四方联动;学产创用、立体推进”的合作新路,先后成立了双凤经济开发区政校企合作联盟、老澳门开门奖结果查询中高职接续联盟、安徽省连锁业态研究中心等机构,努力实现跨界融通,协同发展。深化内部治理体系改革,推进校院两级管理,进一步细化校院两级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事权、财权、责任下移,扩大二级教学单位的人事、财务、资产等方面管理的自主权,学校发展的内生动力得到进一步激发,持续保持蓬勃发展的生机。

二是教育与培训并举,带动全体社会人员职业技能水平整体提升。围绕本地支柱产业、新兴产业的发展,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和专业优势,积极开展多种形式培训服务和职业技能鉴定。近3年,培训在校学生上万人次;学校骨干教师培训基地累计培训骨干教师2662人次,培训经费426.76万元,是全省培训人数最多、满意度最高的基地。

三是科技服务不断强化,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成效明显。围绕中小微企业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的难题,校企联合组建科研团队,合力攻关,提供管理咨询、技术服务、对口援建等社会服务,近年来获得高水平专利和软著作权授权71项,成果转化好。2019年,企业技术服务到款额295.756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四是精准扶贫持续推进,全力帮扶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将扶贫攻坚工作视为首要民生工程和重要政治任务,确立了组织建设帮扶、产业发展帮扶、教育帮扶和深度贫困户重点帮扶等四项重点工作任务,组建扶贫工作队驻村对口帮扶太湖县大龙村,成效明显,大龙村实现脱贫摘帽。以“合肥市包河区暖阳社会工作事务所”为平台载体,承接省、市社区服务和公益服务项目,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服务项目,深受好评。

(二)“双师”队伍建设

1.学校师资结构合理。学校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和安徽省具体实施办法,推动教师队伍建设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持续实施“人才培养工程”,打造技艺精湛、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目前学校双师教师占比为79%。学校持续推进“名师工程”,现有3名教育部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名国家级评委,2名中国烹饪名师,5名省级教学名师,17名省级专业带头人,12名省级教坛新秀,12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持续争取职称评审政策,目前新一轮岗位设置比例调整已经获批(教师岗由原来的234调整为277),教师职称比例也相应提高,各梯次职称数量均有增加。

22019年我校师资结构情况

教师

总数

校内专任教师

兼职兼课教师

“双师”素质

结构

(占教师总数)

职称结构

(高级职称指标为20%以上)

学历结构

(硕士以上指标为15%

高级职称

硕士以上

人数

人数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546

356

190

432

79.1%

109

25.84

298

83.71%

2.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强。

学校以国家优质高职校建设为新起点,不断完善教科研管理制度,规范教科研管理,制定出台《老澳门开门奖结果查询科技成果转化实施细则》《老澳门开门奖结果查询专家咨询费管理办法》等4项制度,丰硕的教科研成果,有力助推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

学校现有工艺美术研究所1个、财经应用研究所1个,中央财政支持专业2个,省级示范、特色专业1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7个,建设省级精品课程13门,建有“校中厂”、模拟仿真等各类校内实训场所71个,其中,央财支持建设实训基地2个,省级示范、特色实训基地13个。

2019年,获批教育厅教研项目48项,在项目建设和研究过程中,取得了丰硕的教科研成果,公开发表论文两百余篇,论文和作品获得各级各类奖励共计39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9项,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10余项。

2019年上半年,先后获批安徽省高校优秀拔尖人才培育资助项目,其中高校学科拔尖人才学术资助重点项目和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重点项目页均有所得。安徽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6项。安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二十余项,其中重点项目9项。

(三)专业发展与建设

学校现有省级重点建设专业17个,达到省重点建设专业指标数量(6个)280%;国家级骨干专业6个,达到省指标数量(3个)200%品牌专业近三年保持95%的高就业率,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高达96.04%。专业设置与区域重点产业匹配度达87%。实现品牌专业的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

学校不断加强课程网络空间建设、品牌课程建设,引进校外优质课程资源,积极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联合主持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备选库1项,主持申报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1项,成为省内率先主持申报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的高职院校。

一.错位发展、工商特色鲜明

1.定位科学,本地离不开。

紧贴安徽产业发展,紧密围绕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瞄准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建设、三重一创建设、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不断健全专业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机制。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的契合度高,人才培养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匹配度高。做强了一批现代服务业专业群,如会计与金融、营销与电子商务、旅游和酒店、物流与贸易等专业群;开设了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如3D打印、软件技术(人工智能方向)、工业机器人、VR技术等专业。目前学校现代服务业相关专业占比80%,本地就业率达70.14%,主动对接了安徽主导产业链---现代服务业。办好新兴产业相关专业,校企合作共建智能制造学院和“AI+智慧学习人工智能学院,主动对接了合肥创新链---人工智能、大数据产业。深化人才供给侧改革,扩容电子商务、物流等专业人才培养规模,破解安徽省部分产业人力资源供需差值及技术技能人才供需日益突出的矛盾,主动对接了安徽人才链---人才紧缺产业。已有国家级示范专业1个,省级以上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和示范专业达17个,形成了8大专业为龙头的特色品牌专业群,融入区域发展、促进产业升级,有效地支撑了地方产业发展。

2.特色发展,业内都认可。

通过全国优质高职院校和安徽省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实施了“8653”品牌计划,打造了一批业内都认可的特色品牌专业(群)、品牌课程、品牌教师(大师)和品牌实训基地。不断深化内涵建设,学校办学规模稳中有增,办学能力显著增强,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学校是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国家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实验校;改革开放40年中国餐饮行业培养人才突出贡献单位;全国商业服务业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优秀院校;中国电子商务十年发展优秀人才培养突出贡献学校;中国商科教育学科竞赛综合竞争力50强职业院校榜首。形成了一批教学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30项,二等奖42项,三等奖30项;成为同类院校的佼佼者。

3.开放合作,国际可交流。

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拓展国际合作空间,开展学术交流、境外访学、境外实习、合作办学、学生公司贸易等多种形式的合作。推进“中国商人”项目,中德学生联合注册成立学生公司,开展国际贸易,接受德国学生访学;开展会计等专业的中外合作办学,实现联合招生和联合培养;一大批学校大师、教师赴希腊等国开展大师作品展和毕业设计作品展,作学术报告。学校先后与爱尔兰、英国、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美国、加拿大、哈萨克斯坦等国开展多形式、多层次人文交流,学校,国际影响力不断突显。

32019年学校专业动态调整情况

专业设置总数(个)

招生专业数(个)

新增专业数(个)

停招专业数(个)

55

46

9

9


 

.立德树人,“浸润式”学校育人模式全国首创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形成了课程浸润担当、实践联动跟进、文化育人固本的“浸润式”育人模式。

一是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学校围绕思想政治、身心健康等五大方面设定奖励学分,育人与育才结合,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所形成的《构建“浸润式”思政育人模式》作为思政课优秀案例在中国教育报首发;二是打造品牌特色校园文化。学校坚持文化育人、文化强校的理念,大力推进商业文化、徽商文化、商祖文化“三商融合”的品牌特色校园文化;倾力打造三讲堂一讲坛。受到中国教育报、安徽日报等社会主流媒体广泛关注和集中报道;三是以实践化弘扬。学校是教育部“中华传统美德职教行”活动发起单位、安徽省牵头单位。通过一院一课一活动化传统美德盆景为美德风景,化美德风景为美德风尚。一院指设立中华美德研究院一课指开设《中华传统文化》等100余门省级校级精品开放课程。一活动指开展“文化下乡活动”、“高雅文化进校园”、感动校园人物等传承中华美德创新项目。

. 育训结合,工匠精神的培养领跑全国

一是构建四级竞赛体系,从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入手,搭建“四级”竞赛体系,全校近三分之一学生参与技能较量,赛教融合实现技能大赛成果的普惠和转化。越来越多的的学生热爱技能、崇尚技能、认真“学起来”,走上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2010-2019年,学校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共获得125个奖项,其中一等奖31项,位居安徽省高职院校金牌榜和奖牌榜榜首。在2019年国赛高职院校获奖数量排行榜中,获得16个奖项,其中一等奖6项,排名全国第五、安徽省第一。

二是育训结合,“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稳妥推进学校积极推进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拓展学生就业创业本领。学校是“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物流管理、工程造价、移动互联应用技术等专业主动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对接了27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学校积极推进试点工作,开展相关课程与教学改革,重构“1”与“X”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加快1+X证书师资队伍建设,已经成功举办物流管理1+X证书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师资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

四.科学优化课程体系。

学校根据社会需求确定培养目标,实施岗位和能力分析,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建设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课程体系。

1.深化“三位一体”教学改革。加强实践性教学。

从实际出发,加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实践性教学,统筹规划实践教学环节,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方式和途径,构建科学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将毕业实习、顶岗实习、技能大赛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增强学校教育与生产实际、社会实际的结合,进一步加强校企深度合作,使实践教学贴近生产与管理第一线的工作实际。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加实践教学学分比重,规定专业必修课、限选课课内实践学分不得低于50%

2.实施素能培养与创新创业教育工程,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在学校综合改革方案及“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全过程。连续发布20162017201820192020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指导性意见,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素能目标要求,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作为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统一于教学过程,统一于学分管理,统一于毕业要求。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课程体系,融入专业课程,在开放课程平台对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3.不断完善学分制学籍管理办法。

制定《老澳门开门奖结果查询奖励学分认定与学分替换实施办法(试行)》,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和实践活动纳入学分管理。自2017年起,我校通过引进优质课程资源,将《大学生创业基础》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纳入通识课平台,不断丰富线上教学资源和优质课程,至2020年,总计开设线上公选课程一百余门。

4.搭建立体化素质教育平台。

搭建MOOC平台,构建优质课程资源,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体系,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学校从中华文化与历史传承、自然、科学与科技、社会热点与世界视野、自我认知与人生发展、经济管理与法律基础、文学修养与艺术鉴赏等六个维度开设通识课程,加强对学生文化素质、科学素养、职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创新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5.构建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体系。

在理论课体系中发挥“两课”教育传统优势,适当增加社会责任教育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中的比重,独立开设社会责任课程。在实践课体系中,以社会热点实践教育为引领、以服务社会实践为依托开展多种形式社会责任实践活动。规定获得社会责任教育培养学分的基本合格要求为:每生平均每教学周的社会责任服务时间不少于1小时或一学期总学分不少于1学分。

6.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完善学分制改革相关制度,学分制改革不断深化;大力建设第二课堂育人阵地,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信息化教学改革方面:为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点院校,学校秉持“互联网+”发展理念,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升教学与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受到疫情影响,目前全校已组织建设课程空间408门,数字资源线上发布已基本实现,品牌课程空间累积上传视频资源知识点数千个,课程标准、教案PPT、作业等数字资源近万,累计点击量近数十万余次。教育信息化有效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了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目前,已立项建设67门品牌课程,投入课程建设经费已达到近400万元,打造了一批优质品牌课程。建成省级精品课程130门,引进校外优质课程资源107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5门,另有3门课程已经完成省教育厅的公示,立项为2019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学分制改革方面:2018年以来,通过实施《老澳门开门奖结果查询奖励学分认定与学分替换实施办法(试行)》、《老澳门开门奖结果查询辅修专业教育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等制度,形成各类文件总数达到110个,高于国家示范(骨干)平均数103的水平。

第二课堂建设方面:学校定期开展“道德讲堂”“工商大讲堂”、“意匠讲堂”和“徽州印象大讲坛”,累计近100期,受益学生达2.6万人,通过新媒体等途径受众达5万多人次,,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

7.校企合作不断深入。学校以产学研合作教育为突破口,不断推进多层次、多渠道合作办学。近年来,主动与科大讯飞、合肥百大集团、洲际集团、中海物流等70余家国内知名企业对接合作,开展“订单班”培养、“校中厂”、“厂中校”、专家咨询、师资培训、顶岗实习等多种校企合作模式。与此同时,学校主动开展集团化办学,强化集团内校企协同育人,不断拓展“政校企行、四方联动;学产创用、立体推进”的合作新路,先后成立了双凤经济开发区政校企合作联盟、老澳门开门奖结果查询中高职接续联盟、安徽省连锁业业态研究中心等机构,努力实现跨界融通,协同发展。学校建有“校中厂”、模拟仿真等各类校内实训场所76个,其中,央财支持建设实训基地2个,省级示范、特色实训基地13个。自2017年至2019年,支付给企业兼职课酬劳务费累积达373.04万元。

42019年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情况

校内实践基地工位数(个)

实验实习场所面积(平方米)

百名学生配教学用计算机台数(台)

生均(折合)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 (元/生)

4248

25611.8

27.38

8805.65

8.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立项建设。

以品牌专业建设为引领,按照“一体化设计、结构化课程、颗粒化资源”的建构逻辑,2019.11月,学校“徽派技艺传承与创新创专业教学资源库”立项获批。资源库以徽派技艺中的徽菜、徽雕、安徽陶瓷等项目为载体资源,广泛应用数字媒体技术,拟建成一馆(数字博物馆)一库(资源库)两平台(学习与服务平台)。在资源库的建设过程中,学校先后邀请校外专家对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申报、建设与应用进行了系统培训。目前学校已完成专业教学资源库各项筹备工作,并按照工作方案,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前期各项工作平稳推进,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初见成效。

(四)学生发展与人才培养

一是立德树人,育人模式全国辐射。坚持立德树人,形成了课程浸润担当、实践联动跟进、文化育人固本的“浸润式”育人模式,围绕思想政治、身心健康等五大方面设定奖励学分,形成的全国“思政课优秀案例”在中国教育报首发。坚持文化育人、文化强校的理念,大力推进商业文化、徽商文化、商祖文化“三商融合”的品牌特色校园文化;重点打造“易班”+特色校园活动品牌。举办道德讲堂”“工商大讲堂”“意匠讲堂徽州印象大讲坛等品牌活动近100期,受益学生达2.6万人,通过新媒体等途径受众达5万多人次,中国教育报、安徽日报等社会主流媒体广泛关注和集中报道。实现了内涵拓展与品牌展示的有机统一,底蕴校园、品味校园、特色校园、精品校园的文化氛围不断彰显

二是招生形势喜人,办学吸引力强,社会认可度高。我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带来社会美誉度的不断提升,吸引力明显增强。2019年学校分类招生计划人数为4754人,报考人数高达9415人,为历年之最,且全部招满。其中面向社会招生计划2000人,确认录取1428人。秋季高考招生计划2750人,录取2121人。 2019年共招录学生6845人,历年最高。

三是以赛促教,学生技能水平全国领先。构建“四级”竞赛体系,全校近三分之一学生参与技能较量,赛教融合实现技能大赛成果的普惠和转化。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奖109个,其中一等奖25项,国赛一等奖比重占全省近20%,位居安徽省高职院校金牌榜和奖牌榜榜首;获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学校排名全国第五、安徽省第一。

四是质量为先,毕业生就业创业水平全国前列。完善“素能本位、理实一体、校企共育、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近3年,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95%以上,本地就业率达70%以上,毕业生月收入4500元左右,高于全国高职院校平均水平。97.51%毕业生表示在校期间素养得到提升;用人单位对本校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为96.04%;毕业生三年后的创业率达到4%

建成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平台;建立了创业导师制,搭建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平台,设立了创新创业教育专项资金。学校2018届毕业生的总体创新能力满足度达87.24%

(五)国际交流和社会服务能力

依托学院品牌专业和相关职能部门,发挥高水平的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团队优势,全面提升服务社会能力。

1.国际交流和社会服务不断加强。学校持续加强与德国、爱尔兰等国的校际合作,继续推进“中国商人”项目。与德国诺特海姆第一职业学校签署合作备忘录,20余人师生交流团来校学习交流。与爱尔兰格里菲斯学院合作办学的会计专业已正式开展联合招生,首期已招录25人。成功与澳大利墨尔本亚萨克斯顿海尔有限公司签约,为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领导人开展为期半个月的职业技能专项培训,实现了安徽省高职院校承办对外培训的零的突破。2019年,学校充分发挥资源和专业优势,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与水平。近两年,先后面向全省中职教师开展培训服务工作;组织开展职业技能鉴定、社会化考试、继续教育培训、管理咨询等社会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2.以技术服务为核心,开展技术开发、科研推广等服务。成立相关实体公司,重点提供管理咨询、企业咨询、翻译服务、岗位标准制定等服务。

修订和新出台教科研管理制度12项,建立了成果转化的奖励机制。获得授权专利71项;建成工艺美术研究所、财经应用研究所、繁昌窑陶瓷科技研究所合肥工作站等3个研究所;立项省级以上各级各类项目527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

3.以培训服务为重点,利用安徽省中职骨干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基地等平台,开展中高职骨干教师培训和“双师型”教师培训,提升培训数量和质量。老澳门开门奖结果查询中职学校骨干教师培训基地是经安徽省教育厅批准成立的18个省级中师培训基地之一,基地自2006年成立以来,先后为全省中职学校提供了继续教育、中职学校骨干教师培训、中职学校转岗教师培训、中职学校专业带头人、教坛之星等各类培训。是全省培训人数最多的基地,学员到训率和满意度高,充分发挥了学院作为示范院校的引领作用和职业院校服务社会的功能。

学院成立老澳门开门奖结果查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习中心,开设会计、市场营销、计算机应用、机电一体化、企业财务管理、艺术设计6个专业,为学生的学历提升开辟了新途径。学院还和安徽精英专升本培训学校合作,把培训课程引入到校内,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辅导,近三年我院通过“专升本”考入本科院校学习的学生达一千余多人。2020年,学校与安徽财经大学开展联合办学,承办安徽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实务”、“物联网应用技术”、“市场营销”三个专业的本科层次人才培养工作,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和未来办学方向做出了历史性突破。

4.利用学校的资源优势和品牌优势,广泛开展社会服务。承担面向社会考生的全国会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全国统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国家职业资格全国全省统一鉴定考试等多项考试项目,仅2019年考试人次达近万人次。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和专业优势,通过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管理咨询、技术服务等形式,科技研发应用与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建设期内,累计技术服务到款额539.39万元。

5.精准扶贫。为深入贯彻省委和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工作部署,全面落实定点扶贫攻坚任务,实现贫困村帮扶脱贫。学校对定点扶贫单位太湖县城西乡大龙村开展了资金帮扶、物力帮扶、结队帮扶。学校从行政事业经费中筹集资金,用于建设大龙村党员活动中心、村卫生室,改善当地的党员活动场所和村民的医疗条件。发起教职员工向大龙村贫困户献爱心捐款捐衣被活动。学校教职工结队帮扶15名贫困户,校团委与村小学开展手拉手活动,关心留守学生成长,与留守学生开展文体活动。学生还组织“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到大龙村开展暑期帮扶实践活动。经过认真谋划、大力扶持、积极运作、有效实施,我校扶贫工作队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大龙村精准脱贫的目标逐步实现。

6.以社区服务为抓手,开展社区服务。建立学院向社区开放资源长效机制,依托社会服务与管理专业优势,以公共服务与管理系“合肥市包河区暖阳社会工作事务所”为平台载体,承接省、市社区服务和公益服务项目,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项目。

以社区专业师资,以提升学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服务社会为目的,“合肥市包河区暖阳社会工作事务所”(民非企公益机构)注册成立。“暖阳”以老澳门开门奖结果查询公管系师生资源为依托,以社区为本,为老年人、儿童青少年、残障人士、失业人群、外来流动人口以及其他弱势人群提供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服务,并结合我国传统节日在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丰富社区文化,促进邻里交流、互帮互助。2015年来,“暖阳”开展了6大项目,服务范围包括包河区、长风双凤经济开发区、新站区等。


 

二、自评结论与挑战

(一)自评结论

9: 老澳门开门奖结果查询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自评情况一览表

内容

评估要素

自评结论

1.办学基础能力

1.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

近三年来连年递增

2.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

近三年来连年递增

3.生均教学及辅助、行政办公用房面积

合格

4.信息化教学条件

优秀

5.生均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

合格

2.“双师”队伍建设

6.生师比

需改善

7.“双师型”教师比例

合格

3.专业人才培养

8.课程开设结构

合格

9.年生均校外实训基地实习时间

合格

10.企业订单学生所在比例

合格

11.年支付企业兼职教师课酬

近三年保持120万左右

12.企业提供的校内实践教学设备值

近三年来连年递增

13.专业点学生分布

合格

14.专业与当地产业匹配度

合格

4.学生发展

15.招生计划完成质量

近三年统招生计划完成率保持96%以上

16.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

合格

17.直接就业率

近三年保持90%左右

18.毕业生就业去向

合格

5.社会服务能力

19.政府购买服务到款额

近三年保持200万左右

20.技术服务到款额

近三年来总体递增

总体自评结论

合格

 


 

(二)面临挑战

一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围绕创新驱动发展、全创改和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制造强省、调转促等重大战略政策不断出台,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我校专业服务产业能力有进一步提升空间;二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把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位置,随着双高计划的实施,为我校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三)改进措施

下一步,学校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聚焦全员立德树人,持续深化机制体制改革,特色高水平发展。

1.优质发展,高水平推进学校内涵建设

以建设优质校为契机,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大课程改革力度,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加大教学经费投入,建设优质基础设施;深化教学诊断与内部诊改,改革完善教学管理机制,不断完善教学诊改机制,突出过程诊断和专项改进。

2.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校企合作育人的途径与方式,深入推进现代学徒制改革试点,切实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构建产教融合平台,创新产教融合机制,推动学校与行业发展深度对接、共融共进。

3.推进诊断与改进,建立内部质量保证制度

以提高质量核心,建立常态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可持续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加大学校、专业、课程、师资、学生发展等五横层面的质量目标和质量标准建设,完善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支持服务和监督控制等五纵系统的质量保证运行机制,定期开展数据分析及奇异点分析,以平台为基础,找薄弱环节,规范教育教学行为,推进各项建设工作,形成常态化的信息反馈诊断分析与改进机制。

4.持续深化机制体制改革,全面释放办学活力

不断完善二级学院管理模式改革,建立健全工作规范,制定责任清单,强化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和反馈,有效推进部门、个人工作绩效考核,进一步激发改革发展的内动力,激发广大教职工内在动力,让学校持续保持蓬勃发展的生机。

 

 

202010